蔡英傑博士文章分享-留意新興文明病!新健康殺手「腸道發炎」
發表時間:2019-07-04 11:19:44
留意新興文明病!新健康殺手「腸道發炎」
作者\腸道專家 蔡英傑教授
要注意!你可能得了非常時髦的腸道發炎!
據國民健康署103年資料顯示,大腸癌已是我國竄升最為快速的致死疾病,發生人數最多,每年約發生14,000人,死亡率也逐年升高,每年超過5,000人死亡。且 大腸癌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,新聞上常常可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也會得到令人聞之色變的腸癌。如果你經常腹痛腹脹,經常下痢,甚至便血,經常發燒疲倦,臉色蒼白,體力衰弱,病情反反覆覆,醫也醫不好。
我們的腸道表面覆蓋著一層黏膜,它的面積是身體表面皮膚面積的好幾十倍。腸道同時也是人體免疫系統最發達的區域,原本就聚集了許多免疫細胞保護腸道,當這個強大免疫軍隊指揮調控系統出了問題時,就造成嚴重的腸道黏膜發炎。
不錯,不論是潰瘍性大腸炎,或另一種連小腸都會發炎的克隆氏症,都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,都很難治療。這類疾病在歐美國家非常普遍,在東方國家卻是到近幾年才急速增加,十足是西方文明產物,很難治療,不小心就變成折磨你一生的慢性病。病情好好壞壞、壓力大、工作忙碌,最需要拼勁時,病情反而特別嚴重。
更可怕的是,這種腸道發炎會大大提高罹患腸癌的機率,所以這幾年,腸癌與腸道發炎疾病發生率的上升曲線幾乎同步。但是,和腸癌常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不同的是,腸道發炎疾病常見於20~30歲的年輕人。所以最合理的說法是二、三十歲的年輕人長期腸道發炎,到了四、五十歲自然就容易得到腸癌。
兩種腸道發炎疾病
腸道發炎疾病主要有「潰瘍性大腸炎」及「克隆氏症」兩種。潰瘍性大腸炎會由直腸開始,慢慢向上侵犯結腸,開始只是黏膜表層發炎,以後逐漸侵犯入整個黏膜層,最後使腸道狹窄、變厚、變硬。好像整層黏膜都結了疤似的。
潰瘍性大腸炎的症狀主要是腹痛、腹瀉,甚至會排出血液及黏液,必須做大腸鏡才能確定診斷。
克隆氏症以往在台灣是絕無僅有,但是現在卻有增加趨勢。和潰瘍性大腸炎不同的是,由口腔到肛門,都可能染上這種炎症,但以小腸下半段(迴腸)最多見,同樣會使腸道黏膜嚴重發炎,造成腸道狹窄、硬化等。主要症狀有腹痛、腹瀉、發熱、食慾減退、貧血、消瘦等,也是必須做大腸鏡才能確定診斷。
為什麼腸道發炎疾病會和腸癌發病率同步,節節上升呢?因為這兩類腸道疾病都和生活習慣、飲食習慣、精神壓力有關,也都和腸道裏面百兆微生物的菌相平衡有關。要預防、要保養,沒有終南捷徑,還是必須從飲食、運動、生活規律及舒緩壓力著手,乖乖的作腸道保健。
腸癌危險度自我檢測
下表是登在我的著作『你不能沒腸識』中的腸癌危險度自我測驗。
只要你有家族病史(第1題),即使你年紀還輕,甚至還在30歲上下,你都應該開始定期腸道檢查。
第8~10題,是容易導致腸癌的不良生活習慣,有勾選2題以上者,就要自我謹惕。
第2~7題,是腸癌可能的徵兆,有勾選2題以上者,必須立刻到醫院檢查。
最近我演講經常講解這個腸癌自我檢測表,但是,坦白說,越講越心虛,因為當你出現第2-7題的徵狀時,通常已經是第三期、第四期了。給大家參考!
1、 有腸癌、胃炎、乳癌的家族病例。
2、 便便中沾有血液及黏液。
3、 便便形狀細長。
4、 持續便秘,或便秘與腹瀉經常交替。
5、 腹部常有腫脹感、疼痛感。
6、 食慾不振,體重減輕。
7、 最近突然有貧血症狀。
8、 喜歡肉食,油膩食物。
9、 很少攝取乳酸菌產品。
10、 很少攝取高纖維含量食品。
你相信嗎? 即使是糞便潛血篩檢已經呈陽性的民眾,居然只有不到六成的民眾願意再回醫院進行確診,非常令人擔憂。這個自我檢測表是警告,更是提醒,規律作息和健康飲食,再搭配定期的腸道健檢是唯一有效的腸癌預防之道。
文章改寫自蔡英傑教授專書「腸命百歲:腸道權威最新長齡寶見大典」(時報出版)
※文章出處:媽媽經∣專屬於媽媽的網站
https://mamaclub.com/learn/